明确省生态环境厅对2021年以来新审批的两高项目逐一复核。
同时,各地对臭氧另一前体物NOx的减排也应给予关注,基于本地臭氧污染的成因分析,将NOx污染源适当纳入专项行动方案的管控措施中。通过检索公开信息,笔者发现,截至今年7月,共有23个城市和两个省份公开发布了2021年臭氧季专项行动方案
根据《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蓝皮书(2020年)》,区域内排放前体物光化学反应是臭氧生成的主要来源,但外部输送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的臭氧污染贡献不可忽视,臭氧治理区域协同同样必要。从目前23个城市发布的行动方案来看,大部分城市的行动时间涵盖了6-9月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时间跨度从两个月到6个月不等。尽管京津冀、长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内均有城市开展臭氧治理专项行动,但当前各地的专项行动仍然主要以省、市为单位展开,缺乏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协同。然而,回顾2019-2021年臭氧高发季城市超标情况,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几乎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在夏季臭氧超标。同时,对生活源,如餐饮单位的油烟排放监测检查也成为工作重点。
以山西晋城为例,加强VOCs执法监管力度是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之一,在行动期间相关单位集中开展VOCs专项执法行动,及时查处VOCs储存、排放、运输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今年开展臭氧专项行动的23个城市中,有12个城市在2019-2020两年内至少一年臭氧年均浓度超过160g/ m3的国家二级标准。2013年12月19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当天共完成7笔交易,成交120029吨碳排放配额。
英国是欧洲比较早关注气候变化并制定相关政策的国家,于2000年发布了其气候变化计划(CCP),提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既定目标的一揽子工程,其中就包括了排放权交易机制。它既可以使发达国家降低减排的成本,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获得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对于参与自愿减排的排放主体,可以通过对其实行补贴、税收优惠、保护性价格即低息贷款等各种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手段来降低其参与排放权交易的成本,通过利益杠杆使得更多符合条件的排放实体能够也愿意加入到自愿减排市场中。当时,戴尔斯给出了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应用的方案。
同时,要积极推动开发碳金融的衍生品。随后,在解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减排问题中,也应用了排放权交易手段。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hicago Climate Exchange,CCX)。(截止2013年1月已注册CDM项目)综合上述表格,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配额交易市场,包括基于配额交易市场和基于项目交易市场,其前提是交易者必须完成量化减排指标。制定相应政策与标准,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类专业机构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培养各类低碳人才。另一类是自愿交易市场,例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日本自愿排放交易体系(J--VETS)。
另外,在市场机制层面上,要采取措施鼓励低碳生产。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可以用下面这个图表来体现:注:(1)包括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协议(RGGI)、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GGAS)。目前国内只有浦发、民生、兴业等7家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始试水碳金融,并开发出8种融资模式。美国有6个州签署该协议。
缺少一部《排放权交易法》。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今后产业链会向掌握低碳经济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3-2006年间将六种温室气体每年减排1%(在1998-2001年的水平上),第二阶段在2007-2010年间将六种温室气体减排6%。但在规定方法学方面,尤其是碳含量测定的方法学上,面临众多的专业机构的竞争。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人才的培育对于行业的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真正从事碳方面的金融人才不是很多,负责温室气体排放的专职队伍和基础统计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此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措施。2003年1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启动了为期10年涵盖6种温室气体的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四、构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议碳排放权市场分为三个层次:项目化市场、商品化市场、金融化市场。这就需要在2014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实际运行中总结经验,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宏观目标等方面发布一些政策。
中国、印度等一级碳交易市场达成的每一笔交易,价格都比在欧洲的二级交易低一半以上。首先,政府在建立碳交易市场中应当具有创新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影响,使得采取低碳生产方式的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7]胡炜:《法哲学视角下碳排放交易制度》,人民出版社,2013年。
相关交易活动是基于项目级的自愿减排交易,交易的需求主要基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或为将来应对强制性碳交易做准备。具体的,尽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法》,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低碳标准和交易制度,明确碳减排的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建立国内区域碳排放补偿机制,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国外类似市场的对接机制等。
第三,以区域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基础,构建成熟有序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打造一条新的低碳企业产业链。据韩国KBS电视台2012年10月24日报道,金融投资业界、世界银行等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1760亿美元,与2005年正式引入碳排放交易制度时的108亿美元相比,6年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增长了15倍以上。发展低碳经济仍然存在立法空白,需要加快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法律法规。
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是配额市场是否能够成功运行的关键。其次,政府应当从战略高度上,制定并构建自己的认证制度和标准体系,发展围绕碳市场的基础产业,建立相关人才储备,提高我国在碳交易领域议价的话语权。
今后,碳排放和交易配额将实行自上而下进行分配,由国家出面分配配额,统一标准,建立跨区域的市场。后京都时代的中国,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市场机制,也是把握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力的重大机遇,同时也是参与并重构国际金融格局的巨大挑战。
[4]王广起、张德升、吕贵兴、陈磊:《排污权交易应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建立低碳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的竞争力。
对开展自愿减排的企业,则将此记录作为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体现,对其开发的节能减排项目或其他一般性贷款,均可以优先提供信贷支持。为了保证交易制度的顺利实施,澳大利亚西南威尔士州也设计了一个严格的履约框架,企业的CO2排放量每超标1个碳信用配额将被处以11.5澳元的罚款。项目市场的基础是联合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即项目合作产生的核证减排量可以冲抵企业的减排额度并进入市场交易。三是导致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定价上没有话语权。
[5]陈波:《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原理与实践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年。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配额模式拟定一个绝对减量指标,然后指定每个企业的排放配额。[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构建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欧美一些国家在近几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对CDM规则的误用或者滥用,项目被否定比例较高。与EUETS相比不同的是,该体系在一开始就决定通过拍卖分配较大比例的配额。